提高農機裝備水平——12月8日-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上述要求。這是近年來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罕見直接對農機工作提出明確要求。
會議提出,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提高農機裝備水平,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,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字字珠璣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在部署“三農”工作時簡短有力,只提關鍵,但將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列入其中,意味著農機工作已得到中央層面高度重視。端牢中國人的飯碗,必須要有“農機擔當”。
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,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,比上年增加267億斤,增長2.0%,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,連續7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。其中,秋糧產量10178億斤,比上年增加191億斤,增長1.9%。
農業機械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,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,農業機械化功不可沒。當前我國水稻、小麥、玉米機收率分別達到94%、98%、79%,主糧作物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。
今年以來,各地充分發揮各類農機服務組織主力軍作用,注重利用北斗定位、物聯網監測、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科學調度機具,組織廣大農機手戰晴天、搶陰雨,努力做到人歇機不歇,全線總動員,確保糧食顆粒歸倉,為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加足了農機砝碼。
近年來,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積極成效,農機裝備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企業競爭力和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,智能農機裝備發展提質加速。但同時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短板弱項,部分農作物播種收獲機械、畜牧水產智能化綠色化裝備、高端智能農機等機具裝備差距較大,大馬力機械還不夠強,適應南方丘陵山區的小型機械相對缺乏。
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罕見提出“提高農機裝備水平”,將極大增強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增強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的責任感、使命感、緊迫感,緊扣行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,聚焦核心技術、重點產品、重點需求、重點環節,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,力爭牽住“牛鼻子”、解決“掉鏈子”、突破“卡脖子”,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鏈接:近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“三農”提法
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: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。保障糧食安全,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。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,加強種子庫建設。要尊重科學、嚴格監管,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。要開展種源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,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。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,規范耕地占補平衡。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,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,加強農田水利建設,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。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。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。
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:要狠抓農業生產保障供給,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。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,做到保供穩價。要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、鞏固脫貧成果,毫不放松抓好農業生產,扎實推進鄉村振興。
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: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切實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,推動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落實落地,合理調整“糧經飼”結構,著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。要重視培育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,注重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,把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。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污水處理、廁所革命、村容村貌提升。要總結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經驗,鞏固改革成果,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。